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大辞海》: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贡生。早年博极群书,为诗文清雅流丽,下笔立成。但科场不利。嘉靖、隆庆之际任长兴县丞,转荆府纪善。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有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今存,另有《禹鼎志》,今佚。明天启《淮安府志·艺文志》、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著录其撰有《西游记》,故后世多将其视为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也有学者怀疑此说,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属江苏),后迁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前后,始为岁贡生,数年后,至京侯选,为长兴县丞,不久,因受诬,拂袖而归。又曾至南京荆王府任纪善之职。以后即漫游江、浙,与文征明、徐中行相友善,以著述为事。承恩少年聪颖,诗文俱工,善谐剧,喜好奇闻传说。所著小说集《禹鼎志》,自序称“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其代表作《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线索,塑造了孙悟空这个智勇超人,神通广大,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展现了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反映了人民敢于反抗封建统治、克服困难、征服自然的斗争精神。此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著有《射阳先生存稿》。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841-2842页。
《中国人名大词典》:(约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