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拼音版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47:17

全文注音

  • sòng
  • zhù
  • zuò
  • zuǒ
  • láng
  • cuī
  • róng
  • děng
  • cóng
  • liáng
  • wáng
  • dōng
  • zhēng
  •  
  • táng
  • chū
  •  
  • chén
  • áng
  • jīn
  • tiān
  • fāng
  • sβā
  •  
  • bái
  • sβω
  • zβuān
  • zβēng
  •  
  • wáng
  • sβī
  • fēi
  • zβàn
  •  
  • zβī
  • sβγn
  • jiā
  • bīng
  •  
  • βǎi
  • qīn
  • nán
  •  
  • biān
  • fēng
  • sǎo
  • běi
  • píng
  •  
  • mài
  • lóng
  • sài
  •  
  • guī
  • yāo
  • lín
  • míng
  •  

原文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唐代]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注释


著作佐郎:官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崔融:作者好友,当时崔融以著作佐郎的官衔掌书记,随军东征。梁王:即武三思,武则天之侄。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肃杀:使万物凋萎。
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乐战:好战。
之子:指崔融。《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相关推荐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大辞海》: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登进士第。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于文也反对浮艳,重视散体。有《陈伯玉文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661—702)唐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字伯玉。少时任侠,旋折节问学。二十一岁入长安,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召见,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屡上疏谏兴大狱。后随武攸宜御契丹,屡陈机宜,被无故解职。名作《登幽州台歌》即成于此时。以后又受武三思的打击,于圣历元年(698),归隐故里。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成罪,把他害死。所撰诗文,均有重名。论诗主张应有“兴寄”﹑“风骨”,作品沉郁苍劲,为唐诗革新之先驱。著有《陈伯玉文集》,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百余篇。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家世富豪,少时任侠使气,年十八始发愤读书,博览群籍。文明元年登进士第,后献书阙下,武后召见金华殿,授麟台正字。垂拱二年,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至张掖而返。补右卫胄曹参军。因母丧解官返里。服阕,拜右拾遗,直言敢谏。被构陷入狱经年,免罪复官。万岁通天元年,从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参谋军事,因谏议不合,徙为军曹。军还,仍居拾遗之职。圣历元年,以父老,解职归侍。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葬独坐山。沈亚之以为段简害死子昂,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因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子昂为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反对“彩丽竞繁,而寄兴都绝”之齐梁诗风,主张复兴“汉魏风骨”,以及“风雅”“兴寄”。其《感遇》诗三十八首,指斥时弊,慨叹身世,净洗六朝铅粉;直追阮籍《咏怀》;《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可称绝唱;《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托古兴怀,亦称雅制。对于纠正梁﹑陈以来靡丽遗习,厥功甚伟。故明高棅云:“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胡应麟亦云:“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诗薮》)然皎然《诗议》谓其“复多而变少”;《吟谱》谓其“以理胜情,以气胜辞”。亦属事实。其散文虽杂有骈句,然平实疏朗,实开古文运动之先河。后之古文家如萧颖士称其“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称其“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可见其影响之深广。有《陈伯玉文集》一○卷传世。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补入诗文十余篇,至目前为止,最为完备。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较为通行。生平事迹见卢藏用《陈氏别传》﹑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本传。近人罗庸撰有《陈子昂年谱》(金涛声)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