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蜀鄙之僧拼音版

蜀鄙之僧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2:30:26

全文注音

  • shǔ
  • zhī
  • sēng
  •  
  • qīng
  •  
  • péng
  • duān
  • shū
  •  
  •  
  •  
  •  
  • shǔ
  • zhī
  • yǒu
  • èr
  • sēng
  •  
  • pín
  •  
  •  
  • pín
  • zhγ
  • zhγ
  • yuē
  •  
  •  
  • zhī
  • nán
  • hǎi
  •  
  •  
  •  
  • zhγ
  • yuē
  •  
  •  
  • shì
  • ér
  • wǎng
  •  
  •  
  • yuē
  •  
  •  
  • píng
  •  
  •  
  • zhγ
  • yuē
  •  
  •  
  • shù
  • nián
  • lái
  • mǎi
  • zhōu
  • ér
  • xià
  •  
  • yóu
  • wèi
  • néng
  •  
  • shì
  • ér
  • wǎng
  •  
  •  
  • yuè
  • míng
  • nián
  •  
  • pín
  • zhγ
  • nán
  • hǎi
  • huán
  •  
  • gào
  • zhγ
  •  
  • zhγ
  • yǒu
  • cán
  •  
  •  
  •  
  •  
  •  
  • 西
  • shǔ
  • zhī
  • nán
  • hǎi
  •  
  • zhī
  • qiān
  •  
  • sēng
  • zhγ
  • néng
  • zhì
  • ér
  • pín
  • zhγ
  • zhì
  • yān
  •  
  • rén
  • zhī
  • zhì
  •  
  • shǔ
  • zhī
  • sēng
  • zāi
  •  
  • shì
  • cōng
  • mωn
  •  
  • shì
  • ér
  • shì
  •  
  • shì
  • cōng
  • mωn
  • ér
  • xué
  • zhγ
  •  
  • bài
  • zhγ
  •  
  • hūn
  • yōng
  •  
  • xiàn
  • ér
  • xiàn
  •  
  • xiàn
  • hūn
  • yōng
  •  
  • ér
  • xué
  • juàn
  • zhγ
  •  
  • zhγ
  •  

原文

蜀鄙之僧
[清代]彭端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对照翻译

      蜀之鄙有二僧: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其一贫,其一富。
    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贫者语于富者曰:“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者曰:“
    富和尚说:“
    子何恃而往?”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曰:“
    穷和尚说:“
    吾一瓶一钵足矣。”
    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者曰:“
    富和尚说:“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子何恃而往!”
    你凭借着什么去!”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相关推荐

彭端淑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生卒年不详)字仪一,号乐斋,四川丹棱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一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历官广东肇罗道,为政清廉明察,旬月间清积案三千件,吏民称歌,大吏倚重。赋归后家居十余年,主锦江书院讲席,以实学造士,多所成就。年八十一卒。为人博洽,治古文,学左史,亦工制艺。年过四十始作诗,落笔老横,由杜韩上溯汉魏。尤工五言古诗,张维屏以为“苍健沉郁,大有杜意,似非船山(张问陶)所能及”。著有《白鹤堂文稿》三卷﹑《晚年自订诗稿》一卷﹑《白鹤堂诗话》五卷﹑《戊戌草》一卷等,其中文稿有胡天游等评跋本。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一《文苑传》二。(周秦)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清四川丹棱人,字仪一﹑乐斋。雍正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乾隆间,充顺天乡试考官。后出为广东肇罗道。所在省察政治,黜陟能否。寻告归。家居十余年,主讲锦江书院。年八十一而卒。工诗文,与弟肇洙﹑遵泗齐名,时称“三彭”。著有《白鹤堂文集》﹑《晚年诗稿》等。

《中国文学大辞典》:清代诗文作家。字仪一,一字乐斋。生卒年不详。丹稜(今属四川)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出为广东肇罗道。不久归乡,主讲锦江书院,颇负时望。官京师时,与弟肇洙、遵泗并称“三彭”。端淑为文推崇司马迁、韩愈。认为作文之道有三:一有学,二有识,三有才。才以辅学,识以达文。有学有识而才不足,则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他还认为,自汉唐以降,惟有司马迁、韩愈文章具备以上三道(见《论文》)。他的文章确能得司马迁、韩愈文的精神,“气势雄厚,笔力刚健”(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6)。如《怀远将军传》、《石守合传》、《礼以养为本》、《为学一首示子侄》等,都能体现他的为文主张。端淑论诗,主张动于心而为情,情发而为言,要有为而作,反对专事雕绘。他最推崇陶潜、杜甫,认为他们的诗均出于有为(见《与友人论陶杜诗书》)。他的诗亦颇具特色,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68说:“(端淑)晚始为诗,取法杜、韩,涂辙甚正,盘空出硬语,不肯落当时窠臼,自是雅言。”如七绝《驷马桥送开制军之伊犁》:“河梁送别欲魂消,翘首伊犁万里遥。正是秋风杨叶下,一行班马响萧萧。”将别情融于秋风瑟瑟、车马萧萧的场面描写之中,意境自然浑融。他的五言古诗尤为人赞赏,如《游中岩》,以苍劲古朴之笔表现“横插两崖际”的突兀中岩,诗格沉郁顿挫,颇有杜诗之风。著有《白鹤堂文稿》、《白鹤堂诗集》、《雪夜诗谈》等。作者:徐匋。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44页。。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