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龚子自祷蕲之所言也。虽弗能遂,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
蹉跎乎公!公今言愁愁无终,公毋哀吟娅姹声沉空。酌我五石云母钟,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貂毫署年年甫中,著书先成不朽功。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征文考献陈礼容,饮酒结客横才锋。逃禅一意皈宗风,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拂衣行矣如奔虹,太湖西去青青峰。一楼初上一阁逢,玉箫金琯东山东。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一索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珠明玉暖春朦胧。吴歈楚词兼国风,深吟浅吟态不同,千篇背尽灯玲珑。有时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笛声叫起春波龙,湖波湖雨来空濛,桃花乱打兰舟篷。烟新月旧长相从,十年不见王与公,亦不见九州名流一刺通。其南邻北舍谁与相过从?痀瘘丈人石户农。嵚崎楚客,窈窕吴侬。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卖剑买琴,斗瓦输铜。银针玉薤芝泥封,秦疏汉密齐梁工。佉经梵刻著录重,千番百轴光熊熊,奇许相借错许攻。应客有玄鹤,惊人无白骢。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高谈俊辩皆沉雄,公等休矣吾方慵。天凉忽报芦花浓,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矣胡麻饛,门前钓榜催词筩。余方左抽豪,右按谱,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秋肌出钏凉珑松。梦不堕少年烦恼丛。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吉祥解脱文殊童,著我五十三参中。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祷蕲〕即祈祷,企求祝福。蕲,同“祈”。
〔怡魂而泽颜〕使精神怡悦,颜容光润,即题所谓“能令公少年”意。
〔公〕此为自指。
〔娅姹〕同“哑咤”,嘈杂之声。
〔五石云母钟〕云母所制的大酒器。石,古代容积单位。
〔鬓绿〕乌黑光洁如浓绿的鬓发,此为古代习惯表达法。
〔丝桐〕琴的代称,此泛指美妙的乐音。
〔貂毫〕毛笔的代称。
〔署年〕在撰著上题写年月。
〔年甫中〕刚到中年。
〔“著书”句〕古时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出于《左传》。著书即立言,三不朽中最下一层,故曰“先成”。
〔“名惊”二句〕谓徒具震撼四海之声名,如云中之龙,如捉摸不定之光影,总归虚幻。攫拏,捕捉。
〔征文考献〕即征考文献。
〔陈礼容〕阐释“礼”之含义。
〔“逃禅”二句〕谓决意皈依佛教,而不符佛学规范的种种“幽情丽想”却难以芟除。逃禅,逃避俗世生活,遁入佛禅之中。宗风,佛家语,谓某教派传承的特殊风范。
〔奔虹〕古代神话中以虹为神龙所化,能趋走奔驰,故称。
〔琯〕同“管”。
〔秾〕花木繁茂,此形容作者假想的“美人”之艳丽。
〔“山痕”句〕山峰轮廓宛曲,如美人之眉黛。此用《西京杂记》中记卓文君“望之眉黛若远山”语意。
〔“一索”二句〕谓自己向美人索要礼物,以确证其心地才华。索得钿盒知美人与己同心,索得班管则知其才华过人。
〔钿盒〕旧时女子手边装嵌金花的首饰盒,此暗用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诗意。
〔班管〕即“斑管”,斑竹制作笔杆的毛笔。
〔吴歈〕吴歌。
〔楚词〕即楚辞。
〔国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亦多为民歌。
〔桃花〕谓春雨,江南有“桃花雨”之称。
〔刺〕名帖,即名片。
〔痀瘘丈人〕驼背弓腰的老人,用《庄子·达生》痀瘘承蜩(捕蝉)事,指有道之士。
〔石户农〕即石户之农,上古隐士,曾拒绝帝舜禅让,逃海上而不返。见《庄子·让王》。
〔嵚崎〕山势突兀貌。
〔楚客〕本指屈原,此泛指孤高愤疾之文士。
〔窈窕〕形容女子身姿曼妙。
〔吴侬〕吴人谓人曰侬,此指吴地女子。
〔探碑学拓〕探寻古碑,学习拓本。
〔僮〕同“童”。
〔斗瓦输铜〕收藏古玩,与藏家争胜斗奇。瓦铜,指古陶器铜器。
〔银针玉薤〕两种笔法,银针指细笔划的篆书,玉薤指粗笔划的隶书。
〔芝泥封〕古代信函封泥上印章的篆刻字体。
〔“秦疏”句〕此句写各朝碑刻特点,秦疏谓秦碑笔致疏朗,汉密谓汉碑笔致厚密,齐梁工谓齐梁碑刻笔致工美。
〔佉经梵刻〕指佛经。佉是一种古印度文字佉卢文的省称。梵刻,另一古印度文字梵文刻成的经书。
〔著录重〕指藏书很多。
〔番〕书页。
〔轴〕卷轴。
〔“奇许”句〕奇妙的内容可供借鉴吸收,错误的内容可供批判驳难。
〔“应客”二句〕用宋代林逋蓄鹤应客与东汉桓典乘骢马人皆避之故事,写隐居时与人平等往来,无达官贵人之打扰。
〔胡麻〕芝麻。
〔饛〕食物盛满器皿貌。
〔钓榜〕钓鱼船。榜同舫,船。
〔词筩〕盛诗词用的竹筒,用白居易与友人盛诗往来故事。筩,同“筒”。
〔豪〕同“毫”,谓毛笔。
〔角宫〕古代五音之二,概指音乐。
〔颓鬟〕女子斜垂的发髻。
〔“秋肌”句〕谓看见美人光洁的手腕,觉清冷凉爽之意。钏,手镯。珑松,形容花气清凉,见龚自珍《水仙花赋》。
〔华严筒〕谓《华严经》。筒,经卷。
〔“吉祥”二句〕承上句而来,谓能免除烦恼皆因读到《华严经》,如听文殊说法,并经指引参见诸菩萨,置身佛界中,参悟大道。文殊童,即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菩萨,他是侍立于如来身畔的童子,故称“吉祥文殊童”。五十三参,又称五十三善知识,指五十三个得道的佛教徒。
〔“莲邦”二句〕谓佛教修行的最高理想。莲邦,即所谓极乐世界,因人皆居于莲花之上,故云。兜率宫,即兜率天,佛教所谓“天堂”。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92—1841
清浙江仁和人,字璱人,號定庵,更名鞏祚。龔麗正子。道光九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官禮部主事。尋告歸。博學負才氣。早年從學于外祖父段玉裁。以后究心經世之學,并接受經今文學派觀點。于經通《公羊春秋》,于史長西北輿地,批判清朝專制統治造成“萬馬齊喑”局面,鼓吹振衰起敝,進行改革,為晚清思想界先驅者。晚年頗受佛教天臺宗影響。詩文均自成一家,以奇才名天下。有《定庵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五: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蛩祚,仁和人。道光己丑进士,授内阁中书,历官礼部主事。有《定盦集》。
词学图录: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杭州)人。清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内阁中书,迁礼部主事。告归。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少从外祖父段玉裁学。后又入刘逢禄之门治公羊学。又精史学、佛学。与魏源并称"龚魏",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有《定庵诗集》、《定庵文集》、《定庵词》。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