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浣花溪记拼音版

浣花溪记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10/13 20:20:38

全文注音

  • huàn
  • huā
  •  
  • míng
  •  
  • zhōng
  • xīng
  •  
  •  
  •  
  •  
  • chω
  • chéng
  • nán
  • mén
  •  
  • zuǒ
  • wéi
  • wàn
  • qiáo
  •  
  • 西
  • zhé
  • xiān
  • xiù
  • cháng
  •  
  • suǒ
  • βiàn
  • lián
  • huán
  • βué
  • dài
  • guγ
  • gōu
  •  
  • βiàn
  • láng
  • gān
  • 绿
  • chén
  • guā
  •  
  • yǎo
  • rán
  • shēn
  •  
  • yíng
  • huí
  • chéng
  • xià
  • zhě
  •  
  • βiē
  • huàn
  • huā
  • wěi
  •  
  • rán
  • zhì
  • cǎo
  • táng
  •  
  • ér
  • hòu
  • huàn
  • huā
  • yǒu
  • zhuān
  • míng
  •  
  • shào
  • líng
  • huàn
  • huā
  • βω
  • zài
  • yān
  • ěr
  •  
  •  
  •  
  •  
  •  
  • xíng
  • sān
  • wéi
  • qγng
  • yáng
  • gōng
  •  
  • shí
  • yuǎn
  • shí
  • βìn
  •  
  • zhú
  • bǎi
  • cāng
  • rán
  •  
  • àn
  • yγn
  • sēn
  • zhě
  • βìn
  •  
  • píng
  • wàng
  • βì
  •  
  • shuǐ
  • qγng
  • huá
  •  
  • shén
  • dòng
  •  
  • gōng
  • 西
  •  
  • liú
  • huì
  • ér
  • qiáo
  • zhě
  • sān
  •  
  • xiāng
  • βù
  • bàn
  •  
  • yún
  • tōng
  • guàn
  • xiàn
  •  
  • huò
  • suǒ
  • yún
  •  
  • βiāng
  • cóng
  • guàn
  • kǒu
  • lái
  •  
  • shì
  •  
  •  
  •  
  •  
  •  
  • rén
  • βiā
  • zhù
  • zuǒ
  •  
  • shí
  • βiàn
  •  
  • shāo
  • duàn
  • βiàn
  •  
  • shì
  • zhě
  • shù
  • chù
  •  
  • chái
  • biān
  • zhú
  •  
  • yǒu
  •  
  • qiáo
  • βìn
  •  
  • tíng
  • shù
  • dào
  • zuǒ
  •  
  • shǔ
  • yuē
  •  
  • yuán
  • βiāng
  •  
  •  
  • guò
  • hóu
  •  
  • qián
  • kuà
  • wéi
  • bǎn
  • qiáo
  •  
  • shuǐ
  • βiàn
  •  
  • nǎi
  •  
  • huàn
  • huā
  •  
  • bǎng
  •  
  • guò
  • qiáo
  •  
  • xiǎo
  • zhōu
  • héng
  • xié
  • chā
  • shuǐ
  • βiān
  • suō
  •  
  • zhōu
  • zhγ
  •  
  • fēi
  • qiáo
  • tōng
  •  
  • zhì
  • tíng
  • shàng
  •  
  • yuē
  •  
  • bǎi
  • huā
  • tán
  • shuǐ
  •  
  •  
  • yóu
  • tíng
  • huán
  • qiáo
  •  
  • guò
  • fàn
  • ān
  •  
  • shǐ
  • wéi
  • gōng
  •  
  • xiàng
  • qγng
  •  
  • qiú
  • xiāo
  •  
  • xiǎng
  • dāng
  • ěr
  • ěr
  •  
  • shí
  • xiàng
  •  
  • běn
  • zhuàn
  •  
  • rén
  • zhòng
  • bié
  • βià
  • shǔ
  • huá
  • yáng
  • shí
  • suǒ
  • wéi
  •  
  • bēi
  • βiē
  • kān
  •  
  •  
  •  
  •  
  •  
  • zhōng
  • yuē
  •  
  • lǎo
  • èr
  • βω
  •  
  • huàn
  • huā
  • qγng
  • yuǎn
  •  
  • dōng
  • tún
  • xiǎn
  • ào
  •  
  • xiāng
  •  
  • yán
  • gōng
  •  
  • huàn
  • lǎo
  •  
  • huàn
  • nàn
  • zhγ
  • péng
  • yǒu
  • zāi
  •  
  • rán
  • tiān
  • qiǎn
  • wēng
  • zēng
  • kuí
  • mén
  • duàn
  • ěr
  •  
  • qióng
  • chóu
  • bēn
  • zǒu
  •  
  • yóu
  • néng
  • shèng
  •  
  • xiōng
  • zhōng
  • xiá
  • zhěng
  •  
  • yìng
  • shì
  •  
  • kǒng
  • wēi
  • zhǔ
  • chéng
  • zhēn
  • shí
  •  
  •  
  •  
  •  
  •  
  • shí
  • wàn
  • xγn
  • hài
  • shí
  • yuè
  • shí
  •  
  • chω
  • chéng
  •  
  • qǐng
  • zhγ
  • βì
  •  
  • shǐ
  • 使
  • yóu
  • zhě
  •  
  • duō
  • yóu
  • βiān
  • βùn
  • zhāo
  • yǐn
  •  
  • guān
  • gài
  • chóu
  • zhuó
  •  
  • qìng
  • zhé
  • xuān
  •  
  • guγ
  •  
  • shì
  • qγng
  • chén
  •  
  • ǒu
  • rán
  • wǎng
  •  
  • chǔ
  • rén
  • zhōng
  • xγng
  • βì
  •  

原文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对照翻译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旧名长星桥。〕
      出成都南门,左手边就是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 〔玦: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 如带如规
  • 〔规:画圆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
  • 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颜色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鉴,镜子。琅玕,美石,诗人多以青琅玕来比竹。绿沈瓜,一种深绿色的瓜,史载梁武帝西苑食绿沉瓜。〕
  • ,窈然
  • 〔窈然:幽深的样子。〕
  • 深碧,潆回
  • 〔潆回:水流回旋的样子。〕
  • 城下者,皆浣花溪委
  • 〔委:江河下游。〕
  • 也。
    往西拐,溪流又细又美、又长又弯,看上去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的瓜,深幽幽的一片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汇聚的地方。
    然必至草堂
  • 〔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时,曾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
  • ,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
  • 〔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
  • 浣花居在焉耳。
    不过,只有到了草堂一带,才有“浣花溪”这个专门的名字,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就在那儿。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 〔青羊宫:道观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
  • ,溪时远时近。
      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竹柏苍然
  • 〔苍然:幽深碧绿的样子。〕
  • ,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 〔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平望,平视。〕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田。
    水木清华
  • 〔水木清华:水光树色清幽美丽。〕
  • ,神肤洞达
  • 〔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
    水光树色,清幽又绚丽,让人觉得身心清爽,表里澄澈。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 〔流汇而桥者三:溪水所流经的桥有三座。〕
  • ,相距各不半里。
    从青羊宫往西,因为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彼此相隔不到半里路。
    舁夫
  • 〔舁夫:抬轿子的人。舁,抬。〕
  • 云通灌县
  • 〔灌县:今四川灌县。〕
  •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
  • 〔江从灌口来:这是杜甫《野望固过常少仙》中的诗句。江,指锦江。锦江发源于郫县,流经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岷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灌口,灌县古为灌口镇,西北有灌口山。〕
  • ”是也。
    轿夫说这是通往灌县的路,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溪东边住着人家,这时溪身被屋舍遮住了,不能总是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
  • 〔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
  • ,颇有次第。
    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笆,很是整齐。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走完桥,路旁立着一座亭子,上面题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此则武侯祠
  • 〔武侯祠:诸葛亮祠,因其生前为武乡侯,故称。〕
    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
  • 〔水槛:临水的栏杆。〕
  • ,乃睹“浣花溪”题榜。
    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过溪流,桥上有临水的栏杆围着,到这儿才看到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过桥后,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斜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就无法通行,小洲上建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
  • 〔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与杜甫草堂相近,俗称草堂寺。〕
  • ,始为杜工部祠
  • 〔杜工部祠:宋人吕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祠。〕
    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 〔想当尔尔:谓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
    杜甫的画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一定要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
  • 〔何仁仲:万历时为夔州通判。别驾,即通判。〕
  • 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制作的。
    碑皆不堪读。
    可惜碑文已经模糊不清,没法辨认了。
      钟子曰:
      钟惺说:
    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静深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难行,两者各有不同。
    严公
  • 〔严公:指严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镇守成都的严武,在浣花溪构筑草堂,安居了几年。代宗永泰元年四月,严武死,杜甫离开成都,准备出川。〕
  • 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人在患难时是多么需要朋友啊!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不过,也许是天意要让这位老诗人在夔州留下一段非凡的表现吧: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
  • 〔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从容不迫。〕
  • ,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在艰难潦倒中奔波流离,却依然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从容淡定,可以应对世事的变化,这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时万历辛亥
  • 〔万历辛亥:万历三十九年。〕
  • 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
  • 〔顷之霁:一会儿天晴了。霁,天放晴。〕
      当时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是要下雨,没过多久就云开天晴了。
    使客
  • 〔使客:朝廷派的使臣。〕
  • 游者,多由监司
  • 〔监司:监察州郡的官。〕
  • 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
  • 〔磬折:弯腰敬礼的情状。〕
  • 喧溢,迫暮趣
  • 〔趣:同“促”,急速。〕
  • 归。
    朝廷派来的使臣出来游玩,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多且嘈杂,像石磬那般弯腰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才匆匆回家。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这一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楚人
  • 〔楚人:竟陵战国时为楚地,因此钟惺自称楚人。〕
  • 钟惺记。
    楚人钟惺作记。

注释

〔浣花溪〕浣花溪又称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旧名长星桥。
〔传说三国时蜀国费祎出使吴国,诸葛亮在这里替他饯行说〕“万里之行始于此。”因此改称万里桥。
〔玦〕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规〕画圆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颜色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鉴,镜子。琅玕,美石,诗人多以青琅玕来比竹。绿沈瓜,一种深绿色的瓜,史载梁武帝西苑食绿沉瓜。
〔窈然〕幽深的样子。
〔潆回〕水流回旋的样子。
〔委〕江河下游。
〔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时,曾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
〔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
〔青羊宫〕道观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
〔苍然〕幽深碧绿的样子。
〔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平望,平视。
〔水木清华〕水光树色清幽美丽。
〔神肤洞达〕指清新舒爽。
〔流汇而桥者三〕溪水所流经的桥有三座。
〔舁夫〕抬轿子的人。舁,抬。
〔灌县〕今四川灌县。
〔江从灌口来〕这是杜甫《野望固过常少仙》中的诗句。江,指锦江。锦江发源于郫县,流经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岷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灌口,灌县古为灌口镇,西北有灌口山。
〔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
〔武侯祠〕诸葛亮祠,因其生前为武乡侯,故称。
〔水槛〕临水的栏杆。
〔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与杜甫草堂相近,俗称草堂寺。
〔杜工部祠〕宋人吕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祠。
〔想当尔尔〕谓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
〔何仁仲〕万历时为夔州通判。别驾,即通判。
〔严公〕指严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镇守成都的严武,在浣花溪构筑草堂,安居了几年。代宗永泰元年四月,严武死,杜甫离开成都,准备出川。
〔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从容不迫。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
〔’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万历辛亥〕万历三十九年。
〔顷之霁〕一会儿天晴了。霁,天放晴。
〔使客〕朝廷派的使臣。
〔监司〕监察州郡的官。
〔磬折〕弯腰敬礼的情状。
〔趣〕同“促”,急速。
〔楚人〕竟陵战国时为楚地,因此钟惺自称楚人。

相关推荐

钟惺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