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色:脸色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
(11)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12)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13)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14)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15)语:告诉
(16)对:回答
参考资料:
1、 李梦华 .《孟子》精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2、 陈振鹏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 3、 程帆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 4、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华书局 ,1999 . 5、 杨振中 .走进文言文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 6、 朱庆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372—前289
即孟軻。戰國時鄒人,字子輿。魯公族孟孫氏後裔。少喪父,母三遷其居,使近學宮習禮知學。受業于子思之門人。嘗至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任齊宣王客卿,終不見用。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說,以冀說服諸侯,反對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說,教人存心養性。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后世影響甚大,被認為孔子儒家學說之繼承者。宋元之際配享孔廟,稱“亞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