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摩诘有捕鱼图,其本在今刘宁州家。宁州善自画,又世为显官,故多蓄古之名迹。尝为余言:“此图立意取景,他人不能到,于所藏中,此最为绝出。余每念其品题之高,但未得一见以厌所闻。长安崔伯宪得其摹本,因借而熟视之。
大抵以横素作巨轴,尽其中皆水,下密雪为深冬气象;水中之物有曰岛者二,曰岸者一,曰洲者又一;洲之外余皆有树,树之端、挺、蹇、矫,或群或特者十有五;船之大、小者有六,其四比联之,架辘轳者四,箨而网者二;船之上,曰蓬、栈、篙、楫、瓶、盂、笼、杓者十有七;人凡二十:而少二,妇女一;男子之三转轴者八,持竿者三,附火者一,背而炊者一,侧而汲者一,倚而若窥者一,执而若饷者一,钓而偻者一,拖而摇者一。然而用笔使墨,穷精极巧,无一事可指以为不当于是处,亦奇工也。噫!此传为者尚若此,不知藏于宁州者,其谲诡佳妙,又何如尔。
豳有郭焕者,善拓写,余亦令为之。郭之平画有尺寸,甚可爱。与余为此,尤尽其所学。其树、石,则出于余之手也。
刘名继勋,为左藏库使,知宁州。
嘉祐丁酉二月十日,新平官舍记。
〔王摩诘〕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字摩诘。
〔本〕指原作,原稿。
〔刘宁州〕名继勋,因在宁州(今甘肃宁县)任职,故称。自画;自出心裁作画。
〔名迹〕名家的字画真迹。
〔绝出〕高出一切。
〔品题〕加以品评,定其高下。
〔厌〕通“餍”,满足。
〔摹本〕临摹仿画本。
〔熟视〕仔细看。
〔横素〕横断的素绢。
〔轴〕指横卷后面所装的卷轴,以木为之,以便开卷,收藏。
〔端〕正。
〔挺〕直。
〔蹇〕偏斜。
〔矫〕此指曲而复直。
〔特〕特立,独特。
〔比联〕并联。
〔辘轳〕绞盘,此处用于拉网。
〔??(sen森)〕水中积柴以捕鱼。
〔蓬〕同“篷”,船篷。
〔栈〕船上搭来用作通行的木板,又称跳板。
〔篙〕撑船用的竹篙。
〔瓶〕罐子。
〔盂〕盛饮食的圆口器皿,此指碗苯之类食器。
〔笼〕蒸笼。
〔杓〕瓢。
〔人凡二十〕人共二十。按“二十”与下文分叙的人数不符,当有一误。少,未成年的人。
〔三转轴〕“三”字疑为“立”或“主”之误。轴,指辘轳上的轴。附,近。
〔炊〕煮饭。
〔汲〕汲水。
〔窥〕观看。
〔饷〕送饭。
〔偻〕屈。
〔穷〕尽。
〔工〕精妙,精湛。
〔传为〕此指临摩的,非真迹。
〔谲诡〕怪异,变比多端,此处是奇异的意思。
〔豳(bin宾)〕今陕西省邠县一带。
〔拓写〕用纸墨拓描碑铭字画。
〔平画〕壁上作画或面壁作画。左藏(zng脏)库使,掌管皇帝财物的官。左藏,国库之一。嘉祐丁酉,宋仁宗嘉祐二年。
〔新平〕今陕西邠县。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8—1079
宋梓州永泰人,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世稱石室先生、錦江道人。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歷知陵、洋、湖州。與司馬光、蘇軾相契。工詩文,善篆、隸、行、草、飛白,尤長于畫竹。有《丹淵集》。
《全宋詩:》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調靜難軍節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志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爲底本,參校明萬曆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淵集》(簡稱新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于卷末。
《大辞海》: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善诗文书画,尤擅墨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神。苏轼画竹受他影响,后从学者很多,有“湖州竹派”之称。也喜作古木老槎,并擅写山水。诗文亦自成面貌,然为其画名所掩。有《丹渊集》。
《辞源》:【文同】公元1018—1079年。宋梓州永泰人。字與可,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人稱石室先生。皇祐進士,元豐初知湖州,故也稱文湖州。善畫山水,尤長墨竹。自謂“畫竹必先胸有成竹,不可節節葉葉爲之”。評者謂其“疑風可動,不筍而成”。其後學者甚多,稱爲湖州竹派。著有丹淵集。宋史有傳。參閲宋郭若虚圖畫見聞志三、元夏文彦圖繪寶鑑三、吳鎮文湖州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