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⑴贺新郎:词牌名。
⑵李伯纪:即李纲。
⑶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⑷“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见《晋书·祖逖传》。
⑸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⑹骄虏:指金人。《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⑺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⑻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琵琶旧语即指此。
⑼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⑽垂纶:即垂钓。纶,钓鱼用的丝线。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1—約1175
宋福州長樂人,字仲宗,號蘆川老隱,又號真隱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間,以詞名。欽宗靖康元年李綱任親征行營使,為屬官。南渡后恥與秦檜同朝,棄官歸。高宗紹興中因作送胡銓及寄李綱詞,激怒檜,除名。有《歸來集》、《蘆川居士詞》。
《全宋詩:》張元幹(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號真隱山人、蘆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歲隨父宦遊,嘗從徐俯學詩。徽宗政和間以上舍釋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陳留縣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應東京留守兼親征行營使李綱辟,旋與綱同日遭貶。金兵陷汴,避難吳越間。高宗建炎中起爲將作監,撫諭使,隨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銓上書乞斬秦檜,貶新州編管,元幹在福州作《賀新郎》詞壯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詞事追赴臨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幹爲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詞風豪壯,其子靖裒刻爲《蘆川居士詞》二卷傳世。又有《蘆川歸來集》十五卷、附錄一卷,已殘。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增輯爲《蘆川歸來集》十卷。事見今人曹濟平《張元幹年譜簡編》、王兆鵬《張元幹年譜》。張元幹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蘆川歸來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殘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詩,簡稱殘本,藏北京圖書館),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簡稱排印本)。新輯集外詩附編卷末。
《词学图录:》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仕宦之家。政和至宣和年间已有诗名,然“视文章真成小技”志在“谈笑从军”“整顿宇宙”。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政和年间始入仕,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其为属官。不久,李纲因“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被罢官,其也被“罪放”出京。后复职任将作监丞,因“不屑与奸佞同朝”而辞官还乡,寓居三山,和李纲兄弟、张浚、李弥逊等抗战派知名人士同声唱酬,互相鼓舞。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上疏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被贬官,后又被削除官籍,遣谪新州,张元干作〔贺新郎〕词为其送行而得罪秦桧,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被削籍除名,挂冠归闽。然仍“未能忘壮志,遽肯变刚肠”。晚年羁寓吴、越,客死他乡。其诗“如云态度”(《艇斋诗话》);其文“有苏、黄遗意”(《四库总目》);其词“长于悲愤”,“其忧国爱君之心,愤世嫉邪之气,间寓于歌咏”。或直抒胸臆,力主抗战,反对投降;或感时抚事,忧愤国耻;或写景抒情,悲歌愤慨。为上继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在词坛上起承上启下作用。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中·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0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