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ɡ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