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ɑ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战国楚国鄢人,辞赋家。传说他是屈原的弟子,在楚怀王楚顷襄王时做过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著有《九辩》等,叙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抑郁不满的情绪。
〔楚王〕指楚襄王。
〔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
〔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称誉您呀?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说许多士民在指责你。何,用于句首,与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问或感叹的语气。士民,这里指学道艺或习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众庶,庶民,众民。誉,称誉,赞美。甚,厉害,严重。
〔愿〕希望。
〔毕〕完毕,结束。
〔客〕外来的人。
〔歌〕唱。
〔郢〕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国〕国都,京城。
〔属〕连接,跟着。
〔和〕跟着唱。《阳阿》《薤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阳阿》,古歌曲名。《薤露》,相传为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的挽歌,出殡时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说人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一瞬即干。《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
〔引〕引用。
〔刻〕刻画。
〔商羽徵〕五个音级中的三个。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
〔杂〕夹杂,混合。流。流畅。
〔是〕这。
〔弥〕愈,越。
〔鲲〕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
〔凤凰〕一作“凤皇”。
〔绝〕尽,穷。
〔云霓〕指高空的云雾。
〔负〕背,用背驮东西。
〔苍天〕天。
〔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
〔平〕用法相当于介词“于”,在。
〔杳冥〕指极远的地方。
〔藩篱〕篱笆。
〔鷃〕一种小鸟。
〔料〕估量,估计。
〔朝〕早晨。
〔发〕出发。
〔昆仑〕我国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
〔墟〕土丘。
〔暴〕暴露。
〔鬐〕鱼脊。
〔碣石〕渤海边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
〔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尺泽〕尺把大的小池。
〔鲵〕小鱼。
〔量〕衡量,计量。
〔非独〕不但。
〔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世俗〕指当时的一般人。多含有平常凡庸的意思
〔安〕怎么,哪里,表示反问。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