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毋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贵人。”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後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吾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公子拊髀大笑曰:“固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王诸国,处处皆有,长沙越嶲,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嫡妇。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未之逾也。”
〔钱神论〕选自清严可均《全晋文》卷一一三。《晋书》卷九四《艺文类聚》卷六六《初学记》卷二二《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均有节录,异文颇多。
〔司空公子〕作者假托的人名。
〔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为鄙视。
〔平市里〕作者假托的地名。
〔“顾见”二句〕綦(qí)毋(wú)先生,作者假托的人名。
〔班白〕即斑白,头发花白。徒行,步行。
〔币帛〕缯帛,古人馈赠用的礼品。
〔筐〕方形盛物的竹器。
〔篚(fěi)〕圆形盛物的竹器。“币帛”四句出《诗经·小雅·鹿鸣》小序。
〔将〕行。
〔“男贽”二句〕贽(zhì),古人初次进见尊长者所持礼品。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榛(zhēn)〕其果似栗而小。
〔脩(xiū)〕干肉。今本《礼记》无此二句。
〔“随时”句〕随时之义,随时势而变通。
〔语出《周易·随卦》“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吾视”二句〕所以,所为,指言行举止。所由,所从,指经过的道路。
〔语出《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清谈〕清雅的言谈。
〔机神〕高妙的玄理。
〔“礼云”二句〕礼难道仅是指玉帛等礼物而说的吗?语出《论语·阳货》。
〔拊(fǔ)髀(bì)〕手拍大腿。
〔固〕固执,顽固。
〔遗剑刻船〕即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典出《吕氏春秋·察今》。
〔胶柱鼓瑟〕用胶把弦柱粘住,则鼓瑟者无从调节声音。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典出《史记·赵奢传》。
〔本〕根本。
〔“内方”二句〕古人认为地方天圆。
〔象〕象征。
〔体〕形状。
〔有乾有坤〕《易经》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
〔行藏有节〕指钱币的流通和贮藏有一定的法度。
〔市井便易〕在市场上做买卖便于交易。
〔耗折(shé)〕消耗亏损。
〔难朽象寿〕像长寿难以衰老。
〔不匮(kuì)象道〕像大自然运行不息,不会缺乏。
〔亲爱如兄〕《晋书》作“亲之如兄”,此据《艺文类聚》。
〔严毅〕严厉刚正。
〔“哿(gě)矣”二句〕富人犹可,孤苦伶仃的人就十分可哀。语出《诗经·小雅·正月》。
〔泉〕古代钱币的名称。谓其“流行如泉”(《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
〔京邑衣冠〕京城里的士大夫。
〔讲肆〕讲学的地方。《晋书》作“讲肄”。此据《艺文类聚》。”昔吕公”句〕吕公,汉吕后之父。
〔版〕进见时用的名帖。刘邦为亭长时,不持一钱往贺吕公,名帖上却写“贺万钱”。吕公迎为上宾,并把女儿嫁给他。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汉祖”句〕克,同“刻”,铭记。
〔赢〕多。刘邦为小吏时奉差咸阳,吏皆送三百钱,独萧何送五百钱。刘邦铭记萧何多赠二百钱,称帝后多封萧何食邑二千户。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文君”句〕文君,卓文君,西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她夜奔司马相如,同驰归成都。相如家贫,文君久之不乐,遂返临邛,与相如卖酒,文君当垆。卓王孙以为耻,不得已分财产与之,文君有钱百万,又穿上锦绣衣裳。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句〕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
〔高盖〕高车。
〔犊鼻〕犊鼻裈,短裤,或谓围裙,状如犊鼻。相如与文君同返临邛卖酒,文君当垆,相如着犊鼻裈,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卓王孙分财产与文君后,遂回成都买田舍,致富。
〔“排朱门”二句〕朱门,指富豪之家。
〔紫闼(tà)〕指帝王宫廷。
〔诤〕同“争”,争执。
〔幽滞〕指失意不得进仕的人。
〔令问〕问候。
〔洛中〕洛阳。
〔朱衣〕泛指权贵。
〔当途〕当道,当权。
〔辐辏(còu)〕指四方宾客聚集到一处。
〔闇(àn)〕同“暗”。
〔“子夏”三句〕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死生”二句〕出自《论语·颜渊》。
〔相禄〕享有福禄的面相。
〔与(yù)〕参预。
〔臧武仲〕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孙纥,有智谋。
〔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勇力著名。
〔冉求〕孔子的学生冉有,有才艺。
〔文之以礼乐〕用礼乐来加以修饰。
〔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即完人,语出《论语·宪政》“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穷〕困厄,不得志。
〔贫〕贫弱,软弱。
〔中人〕君主身边有权势的人。
〔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孔子屡称其有才德。
〔子张〕即颛孙师,孔子的学生,貌美。
〔空手掉臂〕空手摇动臂膀,指空手无钱。
〔上下〕指来往。
〔同尘和光〕即“和光同尘”,语出《老子》“和其光,同其尘。”这里指与尘俗混同,随波逐流。
〔黄铜中方〕铜钱,这里指钱神。
〔庚辛〕古时把天干与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属西,庚辛在五行中属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钱自称来自西方庚辛。
〔分王诸国〕分往诸国称王。
〔越嶲(xī)〕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
〔嫡(dí)妇〕嫡长子妻。
〔伊〕句首语气词。
〔景王〕周景王姬贵。
〔尹世〕治世。
〔大铸兹也〕周景王时,患钱轻,更铸大钱,事见《国语·周语》。
〔兹〕此指钱。
〔太牢〕古代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西晉南陽人,字元道。好學多聞,以貧素自立,一生不仕。惠帝元康后,綱紀大壞,貨賂公行。褒疾時之貪鄙,乃隱姓名,著《錢神論》以刺世,世傳其文。后不知所終。
《中国人名大词典》:西晋南阳(今属河南)人,字元道。好学多闻,隐姓名终身不仕。疾元康以后逐利之风,著《钱神论》以刺之。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晋散文家。南阳(今河南南阳一带)人。生卒年及字号等均不详。生活于武帝惠帝时代。晋武帝平吴后,奢侈无度,惠帝又愚??不知政事,政出群下,贿赂公行,谗邪得志,互相荐举,时称“互市”。褒伤时之贪鄙,乃于惠帝初隐姓名作《钱神论》,有“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诸语,后世因称银钱为“孔方兄”。其时尚有王沈作《释时论》﹑杜嵩作《任子春秋》,皆愤世疾时之作。褒今存《钱神论》一篇,见《晋书》本传。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文学大辞典》:西晋散文家。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于晋武帝太康至晋惠帝元康年间在世。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其所终。所著以《钱神论》最为著名。据《晋书》本传称,元康以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嫉世,痛恨时俗之贪鄙,于是隐姓埋名,著《钱神论》以刺之。文仍沿袭辞赋问答之体,虚设主客,一问一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语言诙谐幽默,时带揶揄之意。嬉笑怒骂,淋漓酣畅。此文一出,即受当时愤世嫉俗者传诵。是有晋时期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鲁褒文章今仅传此一篇,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113),但所载已非原貌,系据《晋书》本传、《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抄并而成。作者:吴小平。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06-5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