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尚〕久远。
〔《尚书》是一部奴隶制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主要记载商周帝王的言论与文告,同时也有东周战国时代人根据传说编造的虞夏史事的记载。从汉代起也称为《书经》。
〔雅驯〕正确可信。雅,正确。驯,通“训”。这里是说得通合理的意思。
〔荐绅先生〕这里指有地位的人。荐绅,即搢绅,又作缙绅。古代官员上朝时把手里拿着的手板(笏)插在腰带上,称为“搢绅”。搢,插。绅,腰带。先生,长者。
〔《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是《大戴礼》和《孔子家语》中的篇名,有些儒者认为不是圣人之言,不可信,因而不传学。
〔或〕有的人。
〔空峒〕山名,也写作“崆峒”,在今甘肃平凉西。传说黄帝曾到过这里。
〔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山侧有涿鹿城,传说黄帝尧舜都曾在这里建都。
〔渐〕入,这里是“到”的意思。
〔长老〕年长的人。
〔古文〕指《尚书》《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用上古文字写成的古籍。
〔予〕我。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国别史。
〔章〕明。
〔顾〕但。
〔弟〕通“第”。只是。
〔见〕通“现”。
〔有间〕指年月长。
〔轶〕通“佚”。散失。
〔著为本纪书首〕写成《五帝本纪》,放在《史记》全书的开头。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原名《太史公书》。通史著作。西汉司马迁著。一百三十卷。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全面记叙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史学思想、编纂体例对后代史学家有深远影响。不仅为后代史籍之楷模,在文学上,亦为我国纪传文学鼻祖。人物描写极为成功,尤擅长于冲突中展示人物丰富、鲜明的性格,情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