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项脊轩志拼音版

项脊轩志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4 22:22:08

全文注音

  • xiàng
  • xuān
  • zhì
  •  
  • míng
  •  
  • guī
  • yǒu
  • guāng
  •  
  •  
  •  
  •  
  • xiàng
  • xuān
  •  
  • jiù
  • nán
  •  
  • shì
  • jωn
  • fāng
  • zhàng
  •  
  • βě
  • róng
  • rén
  •  
  • bǎi
  • nián
  • lǎo
  •  
  • chén
  • shèn
  •  
  • xià
  • zhù
  •  
  • měi
  • àn
  •  
  • shì
  • βě
  • zhì
  • zhě
  •  
  • yòu
  • běi
  • xiàng
  •  
  • néng
  •  
  • guò
  • hūn
  •  
  • shāo
  • wéi
  • xiū
  •  
  • shω
  • 使
  • shàng
  • lòu
  •  
  • qián
  • chuāng
  •  
  • yuán
  • qiáng
  • zhōu
  • tíng
  •  
  • dāng
  • nán
  •  
  • yωng
  • fǎn
  • zhào
  •  
  • shì
  • shω
  • dòng
  • rán
  •  
  • yòu
  • zhí
  • lán
  • guì
  • zhú
  • tíng
  •  
  • jiù
  • shí
  • lán
  • shǔn
  •  
  • suì
  • zēng
  • shèng
  •  
  • jiè
  • shū
  • mǎn
  • jià
  •  
  • yǎn
  • yǎng
  • xiào
  •  
  • míng
  • rán
  • zuò
  •  
  • wàn
  • lài
  • yǒu
  • shēng
  •  
  • ér
  • tíng
  • jiē
  •  
  • xiǎo
  • niǎo
  • shí
  • lái
  • zhuó
  • shí
  •  
  • rén
  • zhì
  •  
  • sān
  • zhγ
  •  
  • míng
  • yuè
  • bàn
  • qiáng
  •  
  • guì
  • yωng
  • bān
  •  
  • fēng
  • yωng
  • dòng
  •  
  • shān
  • shān
  • βě
  • ài
  •  
  •  
  •  
  •  
  •  
  • rán
  •  
  • duō
  • βě
  •  
  • duō
  • βě
  • bēi
  •  
  • xiān
  • shì
  • tíng
  • zhōng
  • tōng
  • nán
  • běi
  • wéi
  •  
  • dài
  • zhū
  • cuàn
  •  
  • nèi
  • wài
  • duō
  • zhì
  • xiǎo
  • mén
  • qiáng
  •  
  • wǎng
  • wǎng
  • ér
  • shì
  •  
  • dōng
  • quǎn
  • 西
  • fèi
  •  
  • βè
  • páo
  • ér
  • yàn
  •  
  • tγng
  •  
  • tíng
  • zhōng
  • shω
  • wéi
  •  
  • wéi
  • qiáng
  •  
  • fán
  • zài
  • biàn
  •  
  • jiā
  • yǒu
  • lǎo
  •  
  • cháng
  •  
  •  
  • xiān
  •  
  • èr
  • shì
  •  
  • xiān
  • zhγ
  • shèn
  • hòu
  •  
  • shì
  • 西
  • lián
  • zhōng
  • guγ
  •  
  • xiān
  • cháng
  • zhì
  •  
  • měi
  • wèi
  • yuē
  •  
  •  
  • mǒu
  • suǒ
  •  
  • ér
  •  
  •  
  • yòu
  • yuē
  •  
  •  
  • zài
  • huái
  • 怀
  •  
  • ér
  •  
  • niáng
  • zhω
  • βòu
  • mén
  • fēi
  • yuē
  •  
  •  
  • ér
  • hán
  •  
  • shí
  •  
  •  
  • cóng
  • bǎn
  • wài
  • xiāng
  • wéi
  • yìng
  •  
  •  
  • wèi
  •  
  •  
  •  
  • shù
  • shū
  • xuān
  • zhōng
  •  
  •  
  • guò
  • yuē
  •  
  •  
  • ér
  •  
  • jiǔ
  • jiàn
  • ruò
  • yωng
  •  
  • jìng
  • zài
  •  
  • lèi
  • láng
  •  
  •  
  •  
  • shǒu
  • mén
  •  
  • yuē
  •  
  •  
  • jiā
  • shū
  • jiǔ
  • xiào
  •  
  • ér
  • zhγ
  • chéng
  •  
  • βě
  • dài
  •  
  •  
  • qωng
  • zhγ
  •  
  • chí
  • xiàng
  • zhì
  •  
  • yuē
  •  
  •  
  • tài
  • cháng
  • gōng
  • xuān
  • jiān
  • zhí
  • cháo
  •  
  • dāng
  • yòng
  • zhγ
  •  
  •  
  • zhān
  •  
  • zài
  • zuó
  •  
  • lìng
  • rén
  • cháng
  • háo
  • jγn
  •  
  •  
  •  
  •  
  •  
  • xuān
  • dōng
  • cháng
  • wéi
  • chú
  •  
  • rén
  • wǎng
  •  
  • cóng
  • xuān
  • qián
  • guò
  •  
  • jiōng
  • yǒu
  • ér
  •  
  • jiǔ
  • zhγ
  •  
  • néng
  • yγn
  • biàn
  • rén
  •  
  • xuān
  • fán
  • zāo
  • huǒ
  •  
  • fén
  •  
  • dài
  • yǒu
  • shén
  • zhě
  •  
  •  
  •  
  •  
  •  
  • xiàng
  • shēng
  • yuē
  •  
  •  
  • shǔ
  • qγng
  • shǒu
  • dān
  • xué
  •  
  • jiǎ
  • tiān
  • xià
  •  
  • hòu
  • qín
  • huáng
  • zhù
  • huái
  • 怀
  • qγng
  • tái
  •  
  • liú
  • xuán
  • cáo
  • cāo
  • zhēng
  • tiān
  • xià
  •  
  • zhū
  • βǒng
  • míng
  • lǒng
  • zhōng
  •  
  • fāng
  • èr
  • rén
  • zhγ
  • mèi
  • mèi
  •  
  • shì
  • zhγ
  • zhγ
  •  
  • chǔ
  • bài
  • zhōng
  •  
  • fāng
  • yáng
  • méi
  •  
  • shùn
  •  
  • wèi
  • yǒu
  • jωng
  •  
  • rén
  • zhγ
  • zhγ
  • zhě
  •  
  • wèi
  • βǎn
  • jωng
  • zhγ
  •  
  •  
  •  
  •  
  •  
  •  
  • wéi
  • zhì
  •  
  • hòu
  • nián
  •  
  • lái
  • guγ
  •  
  • shí
  • zhì
  • xuān
  • zhōng
  •  
  • cóng
  • wèn
  • shì
  •  
  • huò
  • píng
  • xué
  • shū
  •  
  • guγ
  • níng
  •  
  • shù
  • zhū
  • xiǎo
  • mèi
  • yuē
  •  
  •  
  • wén
  • jiā
  • yǒu
  •  
  • qiě
  • wèi
  •  
  •  
  • hòu
  • liù
  • nián
  •  
  •  
  • shì
  • huài
  • xiū
  •  
  • hòu
  • èr
  • nián
  •  
  • jiǔ
  • bìng
  • liáo
  •  
  • nǎi
  • shω
  • 使
  • rén
  • nán
  •  
  • zhì
  • shāo
  • qián
  •  
  • rán
  • hòu
  • duō
  • zài
  • wài
  •  
  • cháng
  •  
  •  
  •  
  •  
  •  
  • tíng
  • yǒu
  • shù
  •  
  • zhγ
  • nián
  • suǒ
  • shǒu
  • zhí
  •  
  • jγn
  • tíng
  • tíng
  • gài
  •  

原文

项脊轩志
[明代]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对照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就是以前的南阁楼。
    室仅方丈
  • 〔方丈:一丈见方。〕
  • ,可容一人居。
    屋子很小,只有一丈见方,刚好够一个人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 〔渗漉:渗漏。〕
  • ,雨泽下注;
    这座房子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屋顶和墙上的泥土常常漏下来,雨水也顺着滴落;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
    每次我想移动书桌,环顾四周,却发现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它。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屋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白天一过中午,屋里就显得特别昏暗。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我稍微修理了一下,让它不再漏土漏雨。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垣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
  •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洞然:明亮的样子。〕
    还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了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这样阳光反射进来,屋里才变得明亮起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 〔栏楯(shǔn):栏杆。〕
  • ,亦遂增胜
  • 〔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我在院子里随意种了些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旧日的栏杆也因此增添了不少光彩。
    借书满架,偃仰
  •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 啸歌
  • 〔啸歌:长啸歌吟。〕
  • ,冥然兀坐
  •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
  • ,万籁有声;
    家里的书摆满了书架,我有时高声吟诵诗文,有时安静地独自坐着,感受自然万物的声音;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庭院和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会飞下来啄食,即使有人走近也不飞走。
    三五之夜
  •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 可爱。
    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挂在天上,照亮了半堵墙壁,桂树的影子交错摇曳,微风吹过,影子晃动,看起来非常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不过,我住在这里,既有许多开心的事,也有不少伤心的事。
    先是
  • 〔先是:在此以前。〕
  • 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迨诸父异爨
  •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后来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建了许多小门,墙上到处都是隔断。
    东犬西吠
  • 〔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
  • ,客逾庖而宴
  • 〔逾庖而宴:越过厨房去吃饭。因为多置小门墙,所以宴客的时候客人要经过厨房。〕
  • ,鸡栖于厅。
    分家后,狗把原来同住一个院的人当成了陌生人,客人得穿过厨房去吃饭,鸡甚至在厅堂里栖息。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庭院一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砌成了墙,前后一共变了两次。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家里有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里。
    妪,先大母
  •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 婢也,乳二世
  • 〔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
  • ,先妣抚
  • 〔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 之甚厚。
    她是去世的祖母的婢女,曾照顾过两代人,先母对她很好。
    室西连于中闺
  • 〔中闺:内室。〕
  • ,先妣尝一至。
    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经常来这儿。
    妪每谓余曰:“
    老婆婆常对我说:“
    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母立于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 。”
    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妪又曰:“
    她还说:“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你姐姐在我怀里哭。
    娘以指叩门扉曰:“
    你母亲用手敲着门问:“
    儿寒乎?
    孩子是冷了?
    欲食乎?
    还是饿了?’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我隔着门一一回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话没说完,我就忍不住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 〔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 曰:“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里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大类:很像。〕
  • 女郎也?”
    我的孩子,好久没见到你了,怎么整天静静地待在这儿,像个女孩子一样?”
    比去
  •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
  • ,以手阖
  • 〔阖(hé):关闭。〕
  • 门,自语曰:“
    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
    吾家读书久不效
  • 〔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 ,儿之成,则可待乎!”
    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取得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应该不会太远了吧!”
    顷之,持一象笏
  • 〔象笏(hù):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 至,曰:“
    一会儿,她拿来一个象笏,说:“
    此吾祖太常公
  • 〔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明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
  • 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瞻顾遗迹
  • 〔瞻顾遗迹: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
  • ,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看到这些旧物,回想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去厨房必须经过轩前。
    余扃牖
  • 〔扃(jiōng)牖:关上窗户。扃,关闭。〕
  •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久了,竟然能根据脚步声分辨出是谁。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
  • 〔殆:恐怕,可能。〕
  • 有神护者。
    项脊轩一共遭遇了四次火灾,但它却奇迹般地没有被烧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吧。
      项脊生曰:“
      项脊生说: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巴蜀地区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靠采矿获利成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她筑了“女怀清台”来纪念她。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转而建立功业。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当这两个人还默默无闻,藏身于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感到自得其乐,觉得这里别有景致。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当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余既为此志
  • 〔余既为此志:我已经作了这篇志。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我写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经常到轩中,问我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吾妻归宁
  •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 ,述诸小妹语
  • 〔述诸小妹语:(回我家后)转述她小妹们的话。〕
  • 曰:“
    有一次,她回娘家探亲,回来后转述她小妹妹们的话说:“
    闻姊家有阁子,且
  • 〔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 何谓阁子也?”
    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什么叫小阁楼呢?”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这之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项脊轩也逐渐破败,无人修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制:形制,规制。〕
  • 稍异于前。
    又过了两年,我长期生病卧床,精神无所寄托,于是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和过去稍有不同。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但从那以后,我大多时间都在外面,很少住在这里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 〔盖:伞盖。〕
  • 矣。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栽种的,如今,这棵树已经长得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了。

注释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作者祖上居于昆山项脊泾,故名。志,一种文体。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
〔渗漉〕渗漏。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
〔前〕指阁子北面,因这阁子是“北向”的。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垣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
〔洞然〕明亮的样子。
〔栏楯(shǔn)〕栏杆。
〔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啸歌〕长啸歌吟。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先是〕在此以前。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
〔逾庖而宴〕越过厨房去吃饭。因为多置小门墙,所以宴客的时候客人要经过厨房。
〔已〕不久后。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
〔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
〔乳,喂奶哺育。
〔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中闺〕内室。
〔而母立于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而,你的。
〔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大类〕很像。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
〔阖(hé)〕关闭。
〔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象笏(hù)〕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明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
〔瞻顾遗迹〕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
〔扃(jiōng)牖〕关上窗户。扃,关闭。
〔殆〕恐怕,可能。
〔余既为此志〕我已经作了这篇志。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
〔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述诸小妹语〕(回我家后)转述她小妹们的话。
〔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制〕形制,规制。
〔盖〕伞盖。

相关推荐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大辞海》:归有光(1507—1571)明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进士,授长兴知县。迁顺德通判。官至南京太仆寺丞。认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项思尧文集序》),以老儒身分与文坛盟主王世贞相抗,斥其为“庸妄巨子”。其文上承唐宋八大家,清人将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相提并论,近人则径称他们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能以情动人。亦能诗。有《震川先生集》、《易图论》、《尚书叙录》。归有光

《中国人名大词典》:(1506—1571)明散文家。昆山(今属江苏)人,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中举人后,八应会试均落第,徙居嘉定县安亭镇,读书谈道,学生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嘉靖末以六十高龄举进士,授长兴知县,贬迁顺德通判。隆庆中荐为南京太仆寺丞,与修《世宗实录》,卒于任。以诗文著名。为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其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非流俗可及。力排李(攀龙)﹑王(世贞)秦汉派独占文坛之风,别创一格,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并称“唐宋派”,有《三吴水利录》﹑《震川先生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