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题尼莲河七言拼音版

题尼莲河七言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2:33:31

全文注音

  • lián
  • yán
  •  
  • táng
  •  
  • xuán
  • zàng
  • liγn
  • shuǐ
  • zhèng
  • dōng
  • liú
  •  
  • céng
  • jīn
  • rén
  • βǐ
  • rωu
  •  
  • gèng
  • shuí
  • dēng
  • àn
  •  
  • 西
  • kàn
  • shù
  • qiān
  • qiū
  •  

原文

题尼莲河七言
[唐代]玄奘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
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相关推荐

玄奘

《大辞海》:玄奘(602—664)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13岁出家,后遍访名师,精通经论。因感国内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观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世称“新译”。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又口述旅行见闻,门人辩机笔受,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以及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等,都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02—664
唐僧。洛州緱氏人,俗姓陳,名祎。世稱“三藏法師”。唯識宗創始人之一。年十三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游歷各地,參訪名師,博涉經論。太宗貞觀三年由長安西行,輾轉抵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入那爛陁寺學《瑜珈師地論》等論典。后遍游印度。十九年攜經論六百余部歸長安,其后二十年間與弟子譯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撰有《大唐西域記》。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約600—664
通稱三藏法師。俗姓陳,名袆,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法相宗(唯識宗)創始人。13歲出家,遍參名師,研習經論。太宗貞觀三年(629),從長安西行求法,備嘗艱辛,抵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入那爛陀寺從戒賢學習,被推為該寺通三藏之十德之一。戒日王曾為之設無遮大會,玄奘于會上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極大聲譽。十九年攜大小乘經律論600余部歸國,先后在長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主持譯經,共譯出經論75部,其譯文文義精確,顯明曉暢,信達兼雅。撰有《大唐西域記》12卷,述西行途中見聞。《續高僧傳》卷四、卷五有傳。另有慧立所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傳世。敦煌遺書斯三七三卷存詩5首。《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十三岁出家,历住成都、荆州、赵州、长安等地。贞观三年西行求法,历游天竺各地,历十七年始还。后住长安译出经籍一千三百馀卷。麟德元年二月病逝,年六十五。诗五首。(《全唐诗》无玄奘诗,事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参《中国佛教》第二册游侠文)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