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菹〕(租)《穆天子传》“纽菹之兽。”注:“吴人呼田猎茸草地曰菹。”这里用为水草丛生的沼泽地之意。
〔飞廉〕殷末时人,一作“蜚廉”。
〔横〕(恨)假借为“犷”。《荀子·修身》“横行天下。”扬雄《长杨赋》“东夷横畔。”《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这里用为横暴,放纵之意。
〔杨朱〕魏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
〔墨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其生卒年月,历史上无确切记载。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年左右,卒于公元前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闲〕《易·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为艰。”《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太玄·闲》“闲其藏,固珍宝。”范望注〕“防闲不与流俗。”《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广雅·释诂一》“闲,法也。”又〕“闲,正也。”《广雅·释诂二》“闲,遮也。”王念孙疏证〕“《士丧礼》下篇〕‘抏木横三缩二。郑玄注‘抏,御也。所以御止士者。’皆遮之意。”《广韵·山韵》“闲,防也,御也。”这里用为规范限制防御之意。
〔戎〕(荣)《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辞海·西部》“西戎,中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禹贡》指织皮昆仑析支渠搜。原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后逐渐东迁。”《中国古代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高祉主编)〕“文王被放回后,……先后征服了西北的西戎等国……。”这里实指为戎族。
〔狄〕《论语·子路》“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国语·晋语》“戎狄怀之。”《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膺〕《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