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周厉王,前八七八年至前八四二年在位。由于暴虐无道,引起人民反抗。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后死于此地。
〔召公〕姬虎,谥号穆公。周厉王的卿士,后辅佐周宣王。
〔巫〕以侍奉鬼神为职业的人。
〔监〕监视。
〔弭〕消除。
〔障〕阻塞。
〔宣〕引导,开放。
〔公卿至于列士〕周王室官职分为公卿大夫士各级。士是下层官员,又分上士(元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
〔瞽〕盲艺人。这里指乐官太师。
〔典〕指乐典。有人认为当是“曲”字,因形近而误。此说较妥。
〔史〕史官。
〔师〕少师,低于太师的乐官。
〔箴〕一种寓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箴言。
〔瞍〕没有瞳人的盲人。
〔蒙〕有瞳人而看不见东西的盲人。
〔百工〕指管理各种工奴的工官。
〔庶人〕没有官爵的平民。
〔亲戚〕指与天子有亲属关系的大臣。
〔瞽史〕是承接上文“瞽献典,史献书”而言。
〔耆艾〕年高有德的人。
〔修〕劝诫。
〔悖〕违背。
〔其〕代指土地。
〔原〕高而平的土地。
〔隰〕洼地。
〔衍〕平原。
〔沃〕肥田。
〔备〕预防。
〔阜〕增多,丰厚。
〔成〕成熟。
〔与〕追随者,同盟者。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国语》为西汉刘歆的伪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