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选自《袁中郎全集》卷四。徐文长,即徐渭(一五二一-一五九三),子文长,号青藤道士。明代文人,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相当成就。有《徐文长集》三〇卷,《逸稿》二四卷,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等。
〔诸生〕明代经过省内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声名藉甚〕名声很大。藉甚,盛大,很多。
〔薛公蕙〕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正德九年(一五一四)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中为给事中。曾任绍兴府乡试官,所以称“校越”。
〔国士之目〕对杰出人物的评价。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
〔数奇(鸡)〕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辄蹶(决)〕总是失败。
〔中丞胡公宗宪〕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进士,任浙江巡抚,总督军务,以平倭功,加右都御史太子太保。因投靠严嵩,严嵩倒台后,他也下狱死。
〔客诸幕〕作为幕宾。“客”用作动词,谓“使做幕客”。
〔葛衣乌巾〕身着布衣,头戴黑巾。此为布衣装束。
〔督数边兵〕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介胄之士〕披甲戴盔之士,指将官们。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爬着走路,形容极其恭敬惶恐。
〔刘真长〕晋朝刘惔,字真长,著名清谈家,曾为简文帝幕中上宾。
〔杜少陵〕杜甫,在蜀时曾作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
〔会得白鹿〕《徐文长自著畸谱》“三十八岁,孟春之三日,幕再招,时获白鹿二,……令草两表以献。”
〔表〕一种臣下呈于君主的文体,一般用来陈述衷情,颂贺谢圣。
〔永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此用来代指嘉靖皇帝本人。
〔沙门〕和尚。
〔秽〕丑行。
〔数困〕指徐渭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中。
〔疏记〕两种文体。疏,即臣下给皇帝的奏疏。记,书牍札子。
〔不偶〕不遇。
〔有司〕主管部门的官员。
〔曲蘖(涅)〕即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指酒。
〔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朔漠〕拜访沙漠地区。
〔大都〕大城市。
〔嗔〕生气。
〔羁人〕旅客。
〔王者气〕称雄文坛的气派。
〔巾帼事人〕古代妇人的头巾和发饰,后也用以指代妇女。此处指男子装着女人的媚态,趋奉人,不知羞耻。帼,妇女的头巾,用巾帼代指妇女。
〔韩曾〕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曾巩。
〔流亚〕匹配的人物。
〔雅〕平素,向来。
〔时调〕指当时盛行于文坛的拟古风气。
〔骚坛〕文坛。
〔主盟者〕指嘉靖时后七子的代表人物王世贞李攀龙等。
〔“欧阳公”句〕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有句云〕“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妖韶,美艳。
〔间〕有时。
〔馀〕馀力。
〔卒以疑〕最终由于疑心。
〔继室〕续娶的妻子。
〔张太史元汴〕张元汴,字子荩,山阴人。隆庆五年(一五七一)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故称太史。
〔晚年愤益深〕胡宗宪被处死后,徐渭更加愤激。
〔佯狂〕装疯。
〔下隶〕衙门差役。
〔周望〕陶望龄字。
〔同年〕同科考中的人,互称同年。
〔石公〕作者的号。
〔囹圄(铃雨)〕监狱。这里指身陷囹圄。
〔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形容不常有的。
〔芜秽〕杂乱繁冗。
〔梅客生〕梅国桢,字客生。万历进士,官兵部右侍郎。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大辞海》: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六休,又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未几解官去。复起为顺天教授,官至吏部郎中。其思想受李贽影响颇深。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和主将。为矫盛行已久的复古模拟之弊,主张“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并且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当时影响很大。作品真率自然,多写闲情逸致,或有“近平、近俚、近俳”之讥。有《袁中郎全集》。今人有《袁宏道集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