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原大夫赎桑下绝气,传称其仁;秦越人还虢太子结脉,世著其神。设曩之二人不遭仁遇神,则结绝之气竭矣。然而脯出乎车軨,针石运乎手爪。今所赖者,非直车之脯,手爪之针石也。乃收之于斗极,还之于司命,使干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允所谓遭仁遇神,真所宜传而著之。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其辞曰:
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罼网加上,机阱在下。缴弹张右,翼弓彀左。飞丸缴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内怀怖急,乍冰乍火。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鸟也虽顽,犹识密恩。内以书心,外用告天。且公且侯,子子孙孙。
昔日赵盾续乡里因饥饿将绝气人之命,而传称了他的仁义;扁鹊还虢国太子将死之弱脉,则世间显扬了他的神通。设想以前此二人不碰到这仁义人,不遇见那神医,则不就使垂危成气绝了。然而肉干出自车里,针灸针运自手指。今所依赖的,不是车上的肉干,手中的针灸针。只取决于敬仰的人,返还生命于司命神,使干皮又含有了血色,使枯骨又长出了新肉,确实所谓遇仁人遇神人,真应传颂而显扬。我畏于所禁,不敢色彩斑斑地明言,私下作《穷鸟赋》一篇。其词讲:有一穷途之鸟,收拢翅膀于原野。上有猎网,猎弩在下,前见猎鹰,后见驱赶者,弹球系绳张开在右,羿子的弓满在左,飞丸激矢,交汇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怕触击,摇足恐堕下。内心特别恐怖着急,感到乍冷乍热。幸亏仰赖大贤人,于我危我哀,昔日救济我于南边,今天振恤我于西边。鸟么虽顽疏,犹知细密思慕。内以书理我心绪,外用来告知天下。愿上天赐福于大贤人,使其归属贤士到永远,又为公爵又为侯爵,直至子子孙孙。
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约生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卒于汉灵帝中平年间。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答谢友人相助。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大辞海》: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阴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为袁逢、羊陟等所礼重。曾作《刺世疾邪赋》,对势族豪强垄断政权、专横肆虐,以及官场中腐朽丑恶的状况,表示强烈的愤慨。原有集,已失传。
《中国文学大辞典》:汉代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甘肃天水南)人。生卒年不详。恃才傲物,为乡党所排斥。屡次犯罪,因友人相救得免死。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举郡上计吏到京师,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独有赵壹长揖而不跪拜。造访河南尹羊陟,羊陟尚未起床,赵壹径直闯入,来到羊陟床前,说道:“我僻处西州,闻君大名已久,谁知今日相见,却突然死去,这岂不是我的命不好么!”于是扬声大哭。羊陟认为赵壹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非常敬重他。由于羊陟和袁逢的赏誉介绍,赵壹一夜之间名满京师,士大夫都很想见见这个人。州郡争相聘请,公府多次征辟,赵壹一概回绝。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16篇。《隋书·经籍志》注说,梁有《上计赵壹集》2卷,录1卷,亡。《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赵壹集》2卷。今存赵壹作品有《刺世疾邪赋》并诗、《穷鸟赋》、《报皇甫规书》等,见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中《刺世疾邪赋》与《穷鸟赋》都是汉代辞赋的杰作,尤其是前者,几乎是凡论及汉赋必定涉及的代表作之一。据《后汉书》本传,他还写有《解摈》,但未能流传至今。作者:齐天举。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