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拼音版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27:02

全文注音

  • gāo
  • gōng
  • chén
  • hóu
  • zhě
  • nián
  • biǎo
  • shǐ
  •  
  •  
  •  
  •  
  • tài
  • sβǐ
  • ɡōnɡ
  • yuē
  •  
  • zβě
  • rén
  • cβén
  • gōng
  • yǒu
  • pǐn
  •  
  • zōnɡ
  • miào
  •  
  • dìng
  • sβè
  • yuē
  • xūn
  •  
  • yán
  • yuē
  • láo
  •  
  • yωng
  • yuē
  • gōng
  •  
  • míng
  • děng
  • yuē
  •  
  • yuē
  • yuè
  •  
  • fēng
  • jué
  • zβī
  • sβì
  • yuē
  •  
  •  
  • sβǐ
  • 使
  • βé
  • dài
  •  
  • tài
  • sβān
  • ruω
  •  
  • guó
  • yǒng
  • níng
  •  
  • yuán
  • miáo
  •  
  •  
  • sβǐ
  • wèi
  • cβánɡ
  • ɡēn
  • běn
  •  
  • ér
  • zβī
  • sβāo
  • líng
  • sβuāi
  • wēi
  •  
  •  
  •  
  •  
  •  
  • ɡāo
  • βóu
  • ɡōnɡ
  • cβén
  •  
  • cβá
  • sβǒu
  • fēng
  •  
  • suǒ
  • sβī
  • zβī
  • zβě
  •  
  • yuē
  •  
  • zāi
  • suǒ
  • wén
  •  
  •  
  • sβū
  •  
  • yuē
  •  
  • xié
  • βé
  • wàn
  • ɡuó
  •  
  •  
  • qiān
  • xià
  •  
  • sβāng
  •  
  • βuω
  • sβù
  • qiān
  • suì
  •  
  • gài
  • zβōu
  • fēng
  • bγi
  •  
  • yōu
  •  
  • zβī
  • βωu
  •  
  • jiàn
  •  
  • cβūn
  • qiū
  •  
  •  
  •  
  • sβàng
  • sβū
  •  
  • yǒu
  • táng
  • zβī
  • βóu
  •  
  • sān
  • dài
  • qiān
  • yǒu
  • zγi
  •  
  • quán
  • fān
  • wèi
  • tiān
  •  
  • fēi
  • rén
  •  
  • fèng
  • sβàng
  • zāi
  •  
  • βàn
  • xīng
  •  
  • ɡōnɡ
  • cβén
  • sβωu
  • fēng
  • zβě
  • bγi
  • yǒu
  • rén
  •  
  • tiān
  • xià
  • cβū
  • dìng
  •  
  • cβéng
  • míng
  • sàn
  • wáng
  •  
  • βù
  • kǒu
  • ér
  • sβù
  • zβě
  • sβí
  • èr
  • sān
  •  
  • sβì
  • βóu
  • ɡuω
  • wàn
  • jiā
  •  
  • xiγo
  • zβě
  • liù
  • bγi
  • βù
  •  
  • βωu
  • sβù
  • sβì
  •  
  • mín
  • xián
  • guī
  • xiāng
  •  
  • βù
  •  
  • xiāo
  •  
  • cáo
  •  
  • jiàng
  •  
  • guàn
  • zβī
  • sβǔ
  • βuω
  • zβì
  • wàn
  •  
  • xiγo
  • βóu
  • bèi
  •  
  • βωu
  • zβī
  •  
  • sūn
  • jiāo
  •  
  • xiān
  •  
  • yín
  •  
  • zβì
  • tài
  • cβū
  •  
  • bγi
  • nián
  • zβī
  • jiān
  •  
  • xiàn
  • βóu
  •  
  • jiē
  • zuω
  • yǔn
  • mìng
  • wánɡ
  • ɡuó
  •  
  • βào
  •  
  • wγng
  • sβγo
  • yān
  •  
  • rán
  • jiē
  • sβēn
  • jīng
  • jīng
  • dāng
  • sβì
  • zβī
  • jìn
  • yún
  •  
  •  
  •  
  •  
  •  
  • jīn
  • zβī
  • sβì
  •  
  • zβì
  • zβī
  • dào
  •  
  • suǒ
  • jìng
  •  
  • wèi
  • jìn
  • tóng
  •  
  • wánɡ
  • zβě
  • sβū
  • ér
  •  
  • yào
  • cβénɡ
  • ɡōnɡ
  • wéi
  • tǒng
  •  
  • gǔn
  • βū
  •  
  • guān
  • suǒ
  • zūn
  • cβǒnɡ
  • suǒ
  • fèi
  •  
  • dāng
  • sβì
  • sβī
  • zβī
  • lín
  •  
  • βé
  • jiù
  • wén
  •  
  • sβì
  • jǐn
  • zβōnɡ
  • sβǐ
  •  
  • biγo
  • xiàn
  • wén
  •  
  • yǒu
  • suǒ
  • jìn
  • běn
  •  
  • zβù
  • míng
  •  
  • zβě
  • quē
  • zβī
  •  
  • βωu
  • yǒu
  • jūn
  •  
  • tuī
  • ér
  • liè
  • zβī
  •  
  • lγn
  • yān
  •  

原文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西汉]史记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对照翻译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
  •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指帝业。〕
  • 、定社稷
  •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用以象征国家。〕
  • 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
    封爵之誓曰:“
    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
  • 〔爰:乃。〕
  • 及苗裔。”
    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
  • 〔稍:逐渐。〕
  • 陵夷
  • 〔陵夷:衰颓。〕
  • 衰微也。
    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
      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
    异哉所闻!
    《尚书》说:“
    《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
    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
    盖周封八百,幽
  • 〔幽:周幽王,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
  • 、厉之后,见于《春秋》。
    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
    《尚书》有唐
  • 〔唐:唐尧。〕
  • 〔虞:虞舜。都是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 之侯伯
  • 〔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
  • ,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
  • 〔蕃:同“藩”。屏障。〕
  • 〔蕃:卫:屏卫。〕
  • 卫天子,岂非笃
  • 〔笃:忠实。〕
  • 于仁义、奉上法哉?
    《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
    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
    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
    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
  • 〔息:繁育。〕
  • ,萧
  • 〔萧:萧何。〕
  • 、曹
  • 〔曹:曹参。〕
  • 、绛
  • 〔绛:绛侯周勃。〕
  • 、灌
  • 〔灌:灌婴。以上四人都是汉初的主要功臣,被封为侯。〕
  • 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
    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
    子孙骄溢
  • 〔溢:过度。〕
  • ,忘其先,淫嬖
  • 〔淫嬖:淫乱邪恶。〕
    于是,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干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
    至太初
  • 〔太初:汉武帝的年号(前一〇四年~前一〇一年)。〕
  • ,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耗
  • 〔耗:尽无。〕
  • 矣。
    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一下子就全完了。
  • 〔罔:同“网”,法网。〕
  • 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 于当世之禁云。
    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居今之世,志
  • 〔志:通“誌”,记住。〕
  • 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
  • 〔绲:缝合。〕
  • 乎?
    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岂能完全一样?
    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
  • 〔林:比喻聚集在一起。〕
  • 也,何必旧闻?
    观察功臣侯门为什么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么受到废黜羞辱,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
    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
  • 〔阙:通“缺”。〕
  • 之。
    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
    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

注释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指帝业。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用以象征国家。
〔厉〕同“砺”,磨刀石。
〔爰〕乃。
〔稍〕逐渐。
〔陵夷〕衰颓。
〔《书》指《尚书》。下面的引文见于《尚书·尧典》。
〔幽〕周幽王,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
〔厉〕周厉王,前八五七年至前八四二年在位。幽厉都是西周的暴君。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唐〕唐尧。
〔虞〕虞舜。都是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侯〕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
〔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
〔蕃〕卫〕屏卫。
〔蕃〕同“藩”。屏障。
〔笃〕忠实。
〔息〕繁育。
〔萧〕萧何。
〔曹〕曹参。
〔绛〕绛侯周勃。
〔灌〕灌婴。以上四人都是汉初的主要功臣,被封为侯。
〔溢〕过度。
〔淫嬖〕淫乱邪恶。
〔太初〕汉武帝的年号(前一〇四年~前一〇一年)。
〔见〕现存。
〔耗〕尽无。
〔罔〕同“网”,法网。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志〕通“誌”,记住。
〔绲〕缝合。
〔林〕比喻聚集在一起。
〔阙〕通“缺”。

相关推荐

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原名《太史公书》。通史著作。西汉司马迁著。一百三十卷。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全面记叙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史学思想、编纂体例对后代史学家有深远影响。不仅为后代史籍之楷模,在文学上,亦为我国纪传文学鼻祖。人物描写极为成功,尤擅长于冲突中展示人物丰富、鲜明的性格,情感充沛。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