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河干〕河边。
〔(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山门〕寺庙的大门。
〔圮〕倒塌。
〔并〕一起。
〔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阅〕过了,经过。
〔十余岁〕十多年。
〔岁〕年。
〔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竟〕终于,到底。
〔曳〕拖着,牵引。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钯,通“耙”。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岂能〕怎么能。
〔为〕被。
〔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没。
〔颠〕通“癫”,疯狂。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认为)是。
〔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盖〕因为。
〔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
〔已〕停止。
〔倒掷〕倾倒。
〔如是〕像这样。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仅仅。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耳〕罢了。
纪昀jǐ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大辞海》:纪昀(1724—1805)清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授编修。迁侍读学士,以事遣戍乌鲁木齐。释还,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作为总纂官主撰《四库全书总目》,以学问淹通著称。工诗,多华贵典赡之作。有《沈氏四声考》、《玉谿生诗说》、《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中国人名大词典》:(1724—1805)清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贯通儒籍,旁及百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嘉庆间任高宗实录馆副总裁。能诗及骈文。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