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色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
〔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
〔即世;去世。
〔俾〕使。
〔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
〔集〕成全。
〔躬〕亲身。
〔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
〔疆场〕边疆。
〔询〕指商量。
〔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
〔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
〔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
〔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
〔殄
〔灭;灭绝。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
〔兄弟〕指兄弟国家。
〔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
〔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
〔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
〔蟊
〔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
〔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
〔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
〔蔗〕大概,或许。
〔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割除。
〔夷〕伤害。
〔农功〕庄稼。
〔虔刘〕杀害,屠杀。
〔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
〔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
〔不详〕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
〔及〕与。
〔同州〕同在古雍州。
〔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
〔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
〔昊〕广大。
〔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
〔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
〔昵就〕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
〔利之〕对秦国有利。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