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江乙〕一本作“江一‘,魏人,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官。荆宣王,就是楚宣王,因楚又称荆。宣王名良夫。
〔北方〕当时指中原各诸侯之国。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之,介词,作用在于取消“北方畏昭奚恤”得独立性,使它作为“闻”的宾语。
〔果诚何如:“果”和诚是同义词,都是真正的意思。何如,怎么样。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人。
〔求〕寻找。
〔无敢〕不敢。
〔长〕首领。这里用如动词。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信〕言语真实。不信,指说谎。
〔(我为你在前边走。为,介词。行,相当于现在汉语的“走”。
〔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这里指逃跑。
〔老虎以为狐狸说的很对。以为,认识,觉得。然,对,不错。
〔“地”和“方”不是一个词。读到“地”时应略停顿一下。方五千里。五千里见方,即东至西五千里,南至北五千里。不要误会为五千方里。
〔带甲〕披盔甲,指披甲的战士。
〔专〕专一,单独。属,委托。之,指百万军队。
〔其实〕这件事的实情。“其实”是状语,“北方之畏昭奚恤”是本句的主语,“畏王之甲兵”是本句的谓语。甲兵,这里指军队。
〔犹〕好像。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