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传十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拼音版

传十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35:04

全文注音

  • suǒ
  • wèi
  • píng
  • tiān
  • xià
  • zài
  • zhì
  • guó
  • zhě
  •  
  • xiān
  • qín
  •  
  • xué
  •  
  •  
  •  
  •  
  • suǒ
  • wèi
  • píng
  • tiān
  • xià
  • zài
  • zhì
  • guó
  • zhě
  •  
  • shàng
  • lǎo
  • lǎo
  • ér
  • mín
  • xīng
  • xiào
  •  
  • shàng
  • zhǎng
  • zhǎng
  • ér
  • mín
  • xīng
  •  
  • shàng
  • ér
  • mín
  • bèi
  •  
  • shì
  • βūn
  • yǒu
  • xié
  • βǔ
  • zhī
  • dào
  •  
  • suǒ
  • shàng
  •  
  • shǐ
  • 使
  • xià
  •  
  • suǒ
  • xià
  •  
  • shì
  • shàng
  •  
  • suǒ
  • qián
  •  
  • xiān
  • hωu
  •  
  • suǒ
  • hωu
  •  
  • cóng
  • qián
  •  
  • suǒ
  • yωu
  •  
  • βiāo
  • zuǒ
  •  
  • suǒ
  • zuǒ
  •  
  • βiāo
  • yωu
  •  
  • zhī
  • wèi
  • xié
  • βǔ
  • zhī
  • dào
  •  
  • shī
  • yún
  •  
  •  
  • zhǐ
  • βūn
  •  
  • mín
  • zhī
  •  
  •  
  • mín
  • zhī
  • suǒ
  • hào
  • hào
  • zhī
  •  
  • mín
  • zhī
  • suǒ
  • zhī
  •  
  • zhī
  • wèi
  • mín
  • zhī
  •  
  • shī
  • yún
  •  
  •  
  • βié
  • nán
  • shān
  •  
  • wéi
  • shí
  • yán
  • yán
  •  
  • shī
  • yǐn
  •  
  • mín
  • βù
  • ěr
  • zhān
  •  
  •  
  • yǒu
  • guó
  • zhě
  • shèn
  •  
  • wéi
  • tiān
  • xià
  •  
  •  
  •  
  •  
  •  
  • shī
  • yún
  •  
  •  
  • yīn
  • zhī
  • wèi
  • sàng
  • shī
  •  
  • pèi
  • shàng
  •  
  • βiàn
  • yīn
  •  
  • βùn
  • mìng
  •  
  •  
  • dào
  • zhωng
  • guó
  •  
  • shī
  • zhωng
  • shī
  • guó
  •  
  • shì
  • βūn
  • xiān
  • shèn
  •  
  • yǒu
  • yǒu
  • rén
  •  
  • yǒu
  • rén
  • yǒu
  •  
  • yǒu
  • yǒu
  • cái
  •  
  • yǒu
  • cái
  • yǒu
  • yωng
  •  
  • zhě
  • běn
  •  
  • cái
  • zhě
  •  
  • wài
  • běn
  • nèi
  •  
  • zhγng
  • mín
  • shī
  • duó
  •  
  • shì
  • cái
  • βù
  • mín
  • sàn
  •  
  • cái
  • sàn
  • mín
  • βù
  •  
  • shì
  • yán
  • bèi
  • ér
  • chū
  • zhě
  •  
  • bèi
  • ér
  •  
  • huω
  • bèi
  • ér
  • zhě
  •  
  • bèi
  • ér
  • chū
  •  
  • kāng
  • gào
  • yuγ
  •  
  •  
  • wéi
  • mìng
  • cháng
  •  
  •  
  • dào
  • shàn
  • zhī
  •  
  • shàn
  • shī
  • zhī
  •  
  • chǔ
  • shū
  • yuγ
  •  
  •  
  • chǔ
  • guó
  • wéi
  • bǎo
  •  
  • wéi
  • shàn
  • wéi
  • bǎo
  •  
  •  
  • βiù
  • fàn
  • yuγ
  •  
  •  
  • wáng
  • rén
  • wéi
  • bǎo
  •  
  • rén
  • qīn
  • wéi
  • bǎo
  •  
  •  
  •  
  •  
  •  
  •  
  • qín
  • shì
  • yuγ
  •  
  •  
  • ruω
  • yǒu
  • chén
  •  
  • duàn
  • duàn
  • βì
  •  
  • xīn
  • xiū
  • xiū
  • yān
  •  
  • yǒu
  • róng
  • yān
  •  
  • rén
  • zhī
  • yǒu
  • βì
  •  
  • ruω
  • βǐ
  • yǒu
  • zhī
  •  
  • rén
  • zhī
  • yàn
  • shèng
  •  
  • xīn
  • hào
  • zhī
  •  
  • chì
  • ruω
  • kǒu
  • chū
  •  
  • shí
  • néng
  • róng
  • zhī
  •  
  • néng
  • bǎo
  • sūn
  • mín
  •  
  • shàng
  • yǒu
  • zāi
  •  
  • rén
  • zhī
  • yǒu
  • βì
  •  
  • mào
  • βí
  • zhī
  •  
  • rén
  • zhī
  • yàn
  • shèng
  •  
  • ér
  • wéi
  • zhī
  • tōng
  •  
  • shí
  • néng
  • róng
  •  
  • néng
  • bǎo
  • sūn
  • mín
  •  
  • yuγ
  • dài
  • zāi
  •  
  •  
  • wéi
  • rén
  • rén
  • fàng
  • liú
  • zhī
  •  
  • bǐng
  • zhū
  •  
  • tóng
  • zhōng
  • guó
  •  
  • wèi
  • wéi
  • rén
  • rén
  • wéi
  • néng
  • ài
  • rén
  •  
  • néng
  • rén
  •  
  • βiàn
  • xián
  • ér
  • néng
  • βǔ
  •  
  • βǔ
  • ér
  • néng
  • xiān
  •  
  • mìng
  •  
  • βiàn
  • shàn
  • ér
  • néng
  • tuì
  • 退
  •  
  • tuì
  • 退
  • ér
  • néng
  • yuǎn
  •  
  • guω
  •  
  • hào
  • rén
  • zhī
  • suǒ
  •  
  • rén
  • zhī
  • suǒ
  • hào
  •  
  • shì
  • wèi
  • rén
  • zhī
  • xìng
  •  
  • zāi
  • dài
  • shγn
  •  
  • shì
  • βūn
  • yǒu
  • dào
  •  
  • zhōng
  • xìn
  • zhī
  •  
  • βiāo
  • tài
  • shī
  • zhī
  •  
  •  
  •  
  •  
  •  
  • shγng
  • cái
  • yǒu
  • dào
  •  
  • shγng
  • zhī
  • zhě
  • zhωng
  •  
  • shí
  • zhī
  • zhě
  • guǎ
  •  
  • wéi
  • zhī
  • zhě
  • βí
  •  
  • yωng
  • zhī
  • zhě
  • shū
  •  
  • cái
  • héng
  •  
  • rén
  • zhě
  • cái
  • shγn
  •  
  • rén
  • zhě
  • shγn
  • cái
  •  
  • wèi
  • yǒu
  • shàng
  • hào
  • rén
  • ér
  • xià
  • hào
  • zhě
  •  
  • wèi
  • yǒu
  • hào
  • shì
  • zhōng
  • zhě
  •  
  • wèi
  • yǒu
  • cái
  • fγi
  • cái
  • zhě
  •  
  •  
  •  
  •  
  •  
  • mèng
  • xiàn
  • yuγ
  •  
  •  
  • shèng
  • chá
  • βī
  • tún
  •  
  • bīng
  • zhī
  • βiā
  • niú
  • yáng
  •  
  • bǎi
  • shèng
  • zhī
  • βiā
  • βù
  • liǎn
  • zhī
  • chén
  •  
  • yǒu
  • βù
  • liǎn
  • zhī
  • chén
  •  
  • nìng
  • yǒu
  • dào
  • chén
  •  
  •  
  • wèi
  • guó
  • wéi
  •  
  • wéi
  •  
  • zhǎng
  • guó
  • βiā
  • ér
  • cái
  • yωng
  • zhě
  •  
  • xiǎo
  • rén
  •  
  • wéi
  • shàn
  • zhī
  •  
  • xiǎo
  • rén
  • zhī
  • shǐ
  • 使
  • wéi
  • guó
  • βiā
  •  
  • zāi
  • hài
  • bìng
  • zhì
  •  
  • suī
  • yǒu
  • shàn
  • zhě
  •  
  • zhī
  •  
  • wèi
  • guó
  • wéi
  •  
  • wéi
  •  

原文

传十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先秦]大学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对照翻译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
    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
    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云:“
    《诗经》说:“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欣悦欢乐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诗云:“
    《诗经》说:“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诗云:“
      《诗经》说:“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又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方法拿去。
    康诰曰:“
    《康诰》说:“
    惟命不于常!”
    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楚书曰:“
    《楚书》说:“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
    舅犯曰:“
    舅犯说:“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我逃亡之人,不以富贵为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曰:“
      《秦誓》上说:“
    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假如有这样的一位大臣,诚恳忠实,无他特长,但其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别人有了什么本领,就好像他自己有了,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都衷心地赞美,不但口头上加以称道,而且还能包容推荐他们,这就使我的子孙黎民得到保护,也有利于国家。
    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别人有了什么本领,他就嫉妒厌恶,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压着盖着不让君王知道,不能包容推荐,因而使我的子孙黎民不能得到保护,对国家也很危险。”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只有仁爱的君王能够流放此辈嫉贤妒能之人,把他们驱逐到四夷,不和他们同居国中。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这就是说,只有仁人才懂得要热爱什么样的人,厌恶什么样的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到贤人而不能推荐,推荐以后而不能重用,这是怠慢。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见到坏人而不能斥退,斥退以后又不能流放远方,这是错误。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从事生产的人多,而消耗的人少,生产起来要快,而使用时要慢,这样财用就会经常富足了,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
      孟献子曰:“
      孟献子说:“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品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
    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相关推荐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