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文〕文献典籍。
〔勿〕不要,不。
〔教〕教育,教诲。
〔责〕责备责骂。
〔顺承〕顺从地接受。
〔省(xǐng)〕问安,请安。
〔定〕服从父母安定地入睡。
〔反〕同“返”,返家,返回。
〔常〕固定不变,保持常规。
〔变〕变化,改变。
〔擅为〕擅自做主,盲目行动。
〔苟〕如果,若是。
〔子道〕为人父母之道。
〔亲〕父母。
〔好〕喜好,爱好。
〔力〕尽力,努力。
〔具〕置办,准备。
〔谨〕认真严肃恭敬的态度。
〔去〕去掉除去。
〔贻〕遗留,此处引申为带给。
〔羞〕羞耻耻辱。
〔何难〕有什么困难,不难。
〔方〕才。
〔过〕过错,过失。
〔怡〕和悦。
〔柔〕柔和,温和。
〔入〕听取,采纳。
〔随〕紧接着,跟随。
〔挞〕鞭打。
〔疾〕疾病。
〔丧〕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这里指守丧。
〔悲咽〕因悲哀伤心而哭泣。
〔居处变〕举丧期间,子女的日常生活起居应当有所变化简化,以示孝道,如夫妻分居禁食酒肉等。
〔绝〕杜绝,戒除。
〔丧〕丧事。
〔礼〕礼节。
〔事〕对待,侍候。
〔友〕友爱。
〔恭〕恭敬。睦〕和睦。
〔在中〕体现在其中。
〔忿〕愤怒,怨恨。
〔泯(mǐn)〕泯灭,消失。
〔坐〕坐,坐下。
〔走〕行走,走路。
〔呼〕呼喊,呼唤。
〔代叫〕就代为呼唤。
〔呼名〕直呼姓名。
〔见(xiàn)能〕炫耀自已的才能,见,同“现”。
〔疾趋〕快步走上前。
〔揖(yī)〕作揖,古时的一种拱手礼。
〔恭〕恭敬。
〔骑〕骑在马上。
〔乘(chéng)〕乘坐在车中。
〔过〕长辈走过去。
〔扰〕还,还要。
〔待〕等待。这里指在原地稍等片刻。
〔乃〕才能。
〔趋〕走快。
〔诸父〕伯父,叔父。
〔诸兄〕堂兄堂弟。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