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雕文刻镂〕指在器物上雕刻文采。
〔镂〕雕刻。
〔纂组︰赤色丝带。纂,音“转”。
〔女红︰女工,指采桑养蚕织衣。
〔为非︰做坏事。
〔粢盛〕古时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太官︰管理皇帝饮食的官。
〔繇赋︰徭役赋税。
〔畜积︰蓄积。
〔耆〕古称六十岁。
〔遂长︰成长。
〔侵牟︰剥削侵蚀。牟,害虫也。
〔县丞︰县令之佐,属吏之长。
〔奸法︰因法作奸。与盗盗︰和强盗一同抢夺。
〔无谓︰没有道理。
〔耗乱〕昏乱不明。
〔请︰定。〕〕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即汉景帝,汉文帝太子,公元前157年即位,是为汉孝景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时由来已久的中央专制皇权与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下令削藩,而激起诸王的强烈反对。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等六国分别起兵响应,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在仓猝之际听信爰盎的建议,处死晁错,恢复七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然而七国拒不受诏。景帝乃派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王国行政由中央所任官吏处理,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景帝在位十六年。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523页。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前188—前141)即汉景帝。文帝刘恒子。公元前一五七年,文帝病卒,刘启即位。在位时继承文帝轻徭薄赋之政,与民休息。故史家称“文景之治”。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举兵反,汉使太尉周亚夫率军平之。于是同姓诸侯王封建割据乃大削弱。此景帝于完成中央集权制之贡献也。景帝文今仅存《史记》﹑《汉书》所录诏书。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令二千石修职诏》,以选入《古文观止》,旧时为人称诵。然此诏是否刘启手笔,殊难确定。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