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 ,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 ,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 ,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 ,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礲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聚〕村落。
〔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天性〕这里是用父子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遗策〕政策失误。
〔恻怛(dá)〕怜悯,同情。
〔缕〕线。
〔任〕负担。
〔绝〕断。
〔系〕系物的线。
〔闲〕间隔,距乱。
〔发〕比喻细小。以上是说,是否能够脱离灾祸,没有更多时间选择,霎那之间就要决定,比喻情况急迫。
〔举〕行动。
〔脱〕脱离灾祸。
〔寿〕百岁。一说九十。
〔弊〕享尽。
〔走〕奔向,趋向。
〔迹〕脚印。
〔却背〕倒退。
〔就〕走向。
〔阴〕背阴。
〔汤〕热水。
〔凔(chuàng)〕冷。
〔扬〕用勺舀起热水倒下,使它变凉。
〔譬由〕譬如。由,通假为“犹”。
〔操弓持矢〕以上是说,养由基只能射中百步之内的目标,我能预见未来,他比起我宋,等于不懂得怎么拿弓箭。
〔纳〕接受。
〔霤(liù)〕屋檐流水,这里指山上流水。
〔极〕屋顶正梁,这里指井梁。
〔绠(gěng)〕井绳。
〔干〕指井梁。
〔靡〕通假为“摩”。这句是说,逐渐摩擦使它这样的。
〔铢(zhū)〕古代最小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
〔差〕误差。
〔径〕直接,简便。
〔蘖(niè)〕树木被砍伐后长出的新芽。
〔搔(sāo)〕压倒,弄折。
〔擢(zhuó)〕揪。
〔拔〕拉断,拔起。
〔砻(lóng)〕研磨。
〔底〕通假为“砥”,研磨。
〔树〕栽植。
〔易〕改变。不易之道,指永远不变始终正确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