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大辞海》:黄帝:①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现存《素问》一书,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又被战国时黄老学派推崇为始祖。今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即指炎帝与黄帝的后代。②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系中央之神。《晋书·天文志上》:“黄帝坐在太微中,含枢纽之神也。”道教尊为“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遠古帝王。傳說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居姬水,又姓姬。國于有熊,故亦稱有熊氏。原為部落首領,后敗姜姓部落首領炎帝于阪泉;與九黎族首領蚩尤戰于涿鹿,擊殺蚩尤;又北逐葷粥,遂被各部落尊為部落聯盟首領。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傳說黃帝時期,發明創造甚多,如建造宮室、舟車,養蠶、繅絲、織帛,作甲子,調歷,造字,制音律,明醫藥,作算數等等。為中原各族之共同祖先。
《大辞海》:黄帝道教神灵。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系中央之神。《晋书·天文志上》:“黄帝坐在太微中,含枢纽之神也。”道教尊为“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